热门推荐

川新网:彝乡移风易俗树新?改变从思想开?/h1>

    日期?017-10-25 10:26:44     来源?a href='http://www.newssc.org/' target='_blank' style='color:#AAA'>四川新闻?/a>     在线浏览次数?span id="hits">?

原标题:【十九大时光】彝乡移风易俗树新风 改变从思想开?/a>

\

峨星?/span>

  四川新闻网乐?0?3日讯(记?李春?胡旭?摄影报道)竹条当墙,牛粪敷缝?6岁的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村民汪洛极布隐约还记得,这就是以前自家的模样。而如今,他在彝家新寨项目的帮扶下,住进白墙青瓦新居,坐在沙发上观看十九大开幕会直播?ldquo;家里种的有高山蔬菜、小米椒,每年都会卖些钱。现在钱也多了,吃喝不愁,几个孩子长大了也都很努力,自己也住进了新房子,全家和美,生活有奔头,这样的日子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rdquo;汪洛极布开心地说着现在生活的变化?/p>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p>

\

瓦洛?/span>

  地点: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瓦洛村、峨星村

  人物:村干部、村?/p>

  改变从思想开?小山村走上小康路

  距离县城20公里,沿着河谷随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从山脚一直向上,就能到达白杨乡瓦洛村。从谷底爬升到山巅,当四川新闻网记者走进彝家小院前,白墙青瓦、三色花窗、冲天牛角等独具特色的彝族村落错落有序的散落在山间,无一不展现着这里的独特魅力。养鸡、做农活、装修房屋、清洁村?hellip;…记者所到之处,村民们都在忙碌着?/p>

\

老支书(中)向四川新闻网记者介绍情?/span>

  瓦洛村是一个彝族集居山村,?个村民小组,?84?190人,共有精准贫困?3?32人,村里的居民基本都是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同胞。曾经的瓦洛村,个别陈规陋习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脱贫奔康?8岁的老支书阿新木牛一直生活在这里?ldquo;以前村里没有路,上山下山全靠脚,搬运东西靠人背、靠马驮,村里的人们生活都比较贫苦?rdquo;

  瓦洛村驻?ldquo;第一书记”李智远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村民就种点玉米、马铃薯,而且一年就种一季,冬天地就荒着,其余时间也不想着努力挣钱过上好生活,村民的生活都很贫困?rdquo;

  “村民的思想不改变,日子是上不去的?rdquo;说起以前,阿新木牛也直摇头。扶贫先扶志,改变必须先从思想开始、从基础开始。为了改变瓦洛村落后的面貌,峨边县白杨乡党委政府及村委会想了很多办法?/p>

\

瓦洛村村民房前屋后都种植了高山蔬?/span>

  瓦洛村地处高山之上,气候条件资源独特,白杨乡及瓦洛村通过前期调研,决定利用气候优势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为村民拓展一条增收路。路子选好了,村民却一直观望。为了转变村民思想,当地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了此事,白杨乡乡长罗阿有都不记得自己进村跑了多少次?ldquo;这里的村民由于长期养成的习惯,一开始都不愿意改变,我们就采取干部带头的方式,先发动一批干部种植蔬菜,第二年见到效益后,村民的积极性才被调动起来?rdquo;

  现在,该村引进蔬菜种植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种子和技术上的指导,加上当地党委政府给予村民的优质化肥补助,瓦洛村村民利用冬闲地种植?00亩高山蔬菜,已经成为当地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p>

\

瓦洛村村民阿新加美家干净整洁

  改变首先是在思想上,李智远对此深有感触。前几年为了帮助村民改变习惯,村里陆续开展了脱贫能手、致富之星、洁美模范、最美之星等多项评选活动,乡村组干部组成的评选小组,对照评分标准,走村入户查看家庭产业发展、家庭卫生、好人好事等,展开打分评选,对获奖的家庭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引导村民养成良好习惯?/p>

\

峨星村村民将自家里里外外打扫得非常干净

  现在,不论走进瓦洛村哪一户群众家里,房前屋后、屋内屋外的卫生都打扫得非常干净,各种杂物堆放得都很整齐。李智远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发展产业,已经从干部做工作推动到村民自己积极主动要发展,今年我们发展的脆红李村民都积极参与,第一期已经发展了三百亩,三年就可以见效益?rdquo;

  汪洛极布自己也种了高山蔬菜、小米椒和脆红李,对此他很满意?ldquo;现在我们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聊怎么把菜种得更好、怎么多挣钱多发展,不再是吃喝耍闹?rdquo;

  “现在走在村里,群众经常问我农技专家好久来、农民夜校要讲什么,我想这就是这几年我感受到的最大变化?rdquo;李智远说?/p>

 

 

 \

 瓦洛村幼儿园

   移风易俗 峨边培育文明新风

 

   “清水盆里盛,洗洗讲卫?rdquo;“小朋友,排队?rdquo;……在瓦洛村幼儿园,小朋友一起学习《争做好阿依》的幼儿读本。这本书是由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指挥部与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共同编印,涵盖了日常礼貌用语、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交通安全规则、感恩教育等内容,旨在移风易俗新风尚从娃娃抓起?/p>

 \

 

 

 瓦洛村幼儿园教室  

   “从今?月起,《争做好阿依》的幼儿读本在全县印发,覆盖?29个村幼,走进课堂,成为村幼的日常课程一部分?rdquo;据介绍,峨边县从幼儿阶段起,就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作用,强化农村地区孩童的思想道德建设?/p>

 

   长期以来,彝区婚丧嫁娶席地而食等时有发生,彝区婚嫁?ldquo;高聘金、高礼金”一度让村民不堪其苦,因婚返贫、因婚致贫现象时有发生?/p>

 

   峨边首创?ldquo;德古工作?rdquo;,将法治精神融入传统习惯?ldquo;德古”(彝语:会调节的人)依法参与民事调解,主持家支事务,教化社会风尚,进一步优?ldquo;政府引导+德古会盟+村民自治”治理模式,通过“德古”会盟倡议,约定聘金、礼金最高不超过7万元,并严格执行?ldquo;双高”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受到群众普遍欢迎?/p>

 

 

 \

 彝族婚礼(峨边县委宣传部供图?/span>

   在沙坪镇峨星村,现在村里的群众婚丧嫁娶很少再有发愁的情况?ldquo;我们村里这几年结婚的都不再是高额礼金,给双方家庭都带来了好处,受到了村民的欢迎?rdquo;峨星村村支书鲁惹维布告诉记者?/p>

 

   实施“双高”治理以来,共?61对彝族男女结婚,聘、礼金均控制?ldquo;红线”以内,较治理前下?2%。在村民操办婚嫁等筵席时,乡村干部还会主动到场祝贺,并现场指导大家如何搞好食品卫生等,还以拉家常形式宣传交通安全等法规?ldquo;工作方法从难以接受的‘灌输?rsquo;转变为自然而为?lsquo;亲情?rsquo;,各项工作自然游刃有余?rdquo;

 

   现在的峨星村,村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整个乡村被打造成为具有浓郁彝家特色的精品彝寨,每家每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短期见效的小种植、小养殖、小买卖、小务工、小刺绣,探?ldquo;五统一自主”运营机制(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平台销售、自主生产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家庭小规模经营水平,以千家万户?ldquo;?rdquo;,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rdquo;?/p>

 

   瓦洛村、峨星村的变化只是峨边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始终把夯实全面小康基础作为首要责任,认识到扶贫之基必先扶志,消除群众物质上的贫困相对容易,但要实现精神脱贫,真正拔除穷根,进而推动全县社会面貌发生革命性变化,是一项更为复杂和艰难的任务,必须精神与物质两手抓、两手硬,同步推进?/p>

 \

 

 

 刺绣增收(王永春?峨边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7?月,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作出《关于开展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的决定》,从清醒认识、周密部署、强化抓手、长效机制等方面,为峨边的移风易俗进行总体设计,奠定了工作基调,制定出目标体系。  

 

   2017?月,峨边彝族自治县人大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从制度安排层面着手,规划布局了卫生文明行动、勤俭创业行动、遵法守约行?ldquo;三大行动”,思想先导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社会治理工?ldquo;三大工程”,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督查保?ldquo;三大保障”,为峨边移风易俗工作规划出行动纲领,将移风易俗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p>

 

   2017?月底,峨边彝族自治县政府印发《关于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的计划》,?ldquo;三大行动”“三大工程”“三大保障”的具体要求、主要措施、责任单位、时间进度分门别类进行细化,进一步将行动纲领转化为具体的路线图、任务书。  

 

   “三纲”体系的构建,迅速凝聚起了全县推进移风易俗最广泛的思想共识,形成了人人参与、全民皆兵的工作格局,全县群众思想有了大的转变?/p>

 

   峨边深入推动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针对在家发展种养殖业的贫困户实施“家门?rdquo;流动轮训,培训种?ldquo;明白?rdquo;3300人次,开发农村公益岗?32个;针对就业意愿强烈的青壮年开?ldquo;校门?rdquo;专班集训,培养大中专学生280人;针对在外就业或有定向目标的劳动力实施“厂门?rdquo;异地送训,培养转移就业能干人,开展劳务品牌培?500人次,举?ldquo;浙江-四川东西协作扶贫”等现场招聘会12场次。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62万人次,县内企业吸纳就业1866人、居家灵活就?453人,实现劳务收入3.15亿元,推?ldquo;一人就业、全家脱?rdquo;?/p>

 

   【寄语十九大?/p>

 

   村民阿新加美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机前关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告诉记者:“国家对脱贫攻坚这么重视,我感到很开心。现在我种植了蔬菜、小米椒还有脆红李,收入越来越多。下一步,我还想多添置一些家具家电,给孙女买台电脑,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rdquo;

 

 

(张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