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护佑故宫珍品??000余箱文物藏峨?/a>
抗战期间,为保护故宫文物,故宫博物院近两万箱文物辗转南迁。其中在当时的四川省乐山县和峨眉县存放时间最长、存放数量最?mdash;—16618箱文物安全存放近8年(其中乐山安谷乡存?331箱,峨眉县存?287箱)。从1939年到1946年,当地老百姓在专家指导下出人出力,全力护佑故宫文物?/p>
当年南迁时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主任欧阳道达的儿子欧阳定武曾著文介绍:1937?ldquo;七七”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3?ldquo;淞沪战役”打响,南京也面临战火,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将南迁文物紧急分为南、中、北三路向黔、湘、川、陕腹地疏散转移?/p>
其中?937?1?0日起,北路文物从南京起运,装火车分三批经徐州、郑州至宝鸡?938?月,改迁汉中,车队冒雪翻越秦岭,抵达汉中,文物存放于邻近机场的大庙里?939?月,开始向四川转移?/p>
这批文物在成都的储存地点是成都东门的大慈寺,这是由马衡院长亲自选定的。不久日机轰炸成都,原国民政府行政院电令?ldquo;存成都文物,限在1939?月底以前,全部运离成都。另选妥当地点储存?rdquo;最后勘定在峨眉县城外大佛寺、武庙两处存放?/p>
据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的《故宫文物南迁及其意义》记载:1939?月,7000多箱文物运抵峨眉,起初分别存储于大佛寺和西门外武庙两处,同时成立了北平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设在武庙?942年初,因考虑大佛寺目标较大,易被敌机发现,加之与民房毗连,容易失火,遂决定将文物分储于武庙和南门外的土主祠、许祠三处,直到抗战结束?/p>
(陈笛)